close
回上一層(熱鍵:b)


書名:《那些美好時光
作者:張曼娟
出版:時報(2010年04月26日)

‧有些事情錯過了,就是永遠。
‧曾幾何時,快樂成為長大的祭品。
‧受到滋養的靈魂,才會有快樂的人生。
‧閱讀的人……那微微俯就的姿態,專注的神情,謙遜而優雅,看似靜默,卻蓄積無比的爆發力。
‧愛情中的痛苦與歡愉總是併肩而行的。
‧天賦是立體而深邃的,一層層挖掘下去,一點點堆砌成現在的這個我。
‧與完美的孩子相比,成年人真是無法更換的瑕疵品。
‧擁抱一個人,或把一個人推開,都是要展開雙臂。
‧必須銘記,必須諒解,生命才能繼續。



[忻‧閱讀]

那些美好時光》集結了廿七篇張曼娟為聯合報【未成年事務所】專欄所寫的短文,也是廿七封寫給「阿靖」的書信;在訴說那些美好時光的同時,睜著圓亮的眼睛聆聽。

書並不多頁,搭配著線條簡單色彩鮮明的圖畫,很是適合輕閱讀。過往的一切若有似無地飄散在悶熱的台北午後,我翻開〈自序〉,以曼娟老師的文字迎接睽違已久的梅雨季節。這些文字不重,甚至可以說是輕的,卻觸動了許多我不願面對的現實。


這陣子的陰雨天氣,更加黯淡了原已灰色的心緒;還好,這樣的低落在〈人不可以無哀愁〉裡找到出口,在〈唯有此刻我活著〉看見答案。因為哀愁,我們「於是對獲得的幸福感到倍加珍惜」,記得那些溫暖微笑的臉孔、深邃專注的眼眸,還有那些全心呵疼的擁抱;因為活著,就算「承受著極大的痛苦,我依然把自己放在應該出現的地方、做應該做的事」,如此一奇異的保護網自然會形成。

以前他總笑說能夠讓我喜歡的人,一定得會寫信給我;不是簡單地敲打幾個鍵盤然後按下送出,而是如〈卡片是寫給未來的詩〉裡所說的,「一筆一劃的,寫下細微又騷動的感覺」。書寫的過程「既孤寂又飽滿」,而我總是對著觸碰不到的那個人呢喃,試圖在想像中透過紙筆的溫度將當下的悸動傳達給對方。

〈我們都是倖存者〉寫每一次災難之後,僥倖存活下來的我們。因為以不同的形式共同經歷了那些恐懼與傷痛,「我們彷彿與罹難者一同死去,而後發現自己僥倖的活了下來」。同樣的,每一次受挫之後,一部分的自己會逐漸死去;而倖存下來的,在毅然轉身之後,會繼續以謙遜熱切的姿態呼吸,完成生命中之必須。

雖然不認為我們必須愛著那個與自己想像不同的人,才會發現真正的愛情,不過老師在〈世界不同於想像〉裡傾訴的故事卻輕易地讓我想起曾經與他的對話。是啊,愛情的確是充滿了大量的想像,而有些人卻情願「沒什麼掙扎的順從了愛人本來的樣子」;即使早就察覺他不是想像中的那個人,卻還是選擇真切地愛戀著。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可能如我們所想像,但我們卻可以在每一次的幻滅成長,懂得淚的重量、夜的漫長,然後學會放。手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忻日子 by Sh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