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說不要給孩子性別的刻板設定,不過小人一歲後開始強烈表現對恐龍的興趣,是天生的內建程式嗎?
也因為這樣,最近的陪玩,強迫著為娘栽進恐龍世界再次學習。
哦對,首圖的恐龍是 Priddy Books 主題拼圖操作盒《Let's Pretend: Dino Explorer》裡面的【親子玩讀記錄在這裡】。
▌關於 Pinkfong-給孩子的唱跳音樂頻道
字詞簡單,加上旋律活潑,兒歌是學語期孩子的好夥伴。
babyZ 很會跟著音樂扭動,幾個我們會播放的 Youtube 頻道包括:
Pinkfong! Kids' Songs & Stories、Cocomelon - Nursery Rhymes、Super Simple Songs - Kids Songs。
戴著皇冠的桃紅狐狸 Pinkfong,是韓國 SmartStudy 集團的幼教品牌主形象,2011 年推出 Youtube 頻道,其中〈Baby Shark〉已是嬰幼界國歌。
❤ Pinkfong
官方網站.FACEBOOK.YOUTUBE
▌小恐龍迷的 ABC
〈Dinosaurs A to Z〉的 26 隻恐龍,依 26 個英文字母序列出場。
【以下恐龍圖片皆擷取自音樂影片,若不適合煩請告知,將立即撤下。】
A 是 Ankylosaurus(甲龍),意為「關節僵硬的蜥蜴」。
生存於晚白堊紀,屬植食性,甲龍是具有尾錘的防禦家。
B 是 Brachiosaurus(腕龍),前臂長於後肢,且頭頸非常高。
生存於侏羅紀晚期,屬植食性,腕龍曾被認為是陸地上最大的恐龍之一。
C 是 Compsognathus(美頜龍或細頸龍),名字結合古希臘文 κομψος(美麗)及 γναθος(顎或頜)。
生存於侏羅紀晚期,屬肉食性,美頜龍曾被認為是最小型的非鳥型恐龍。
D 是 Deinonychus(恐爪龍),其後肢第二趾呈鐮刀狀,被認為作刺戳之用。
生存於下白堊紀,屬肉食性,恐爪龍體型不大,行動靈活、敏捷。
E 是 Elasmosaurus(薄板龍),因骨盆裡的板狀骨頭而得名。
生存於晚白堊紀,屬肉食性,薄板龍有著適合游泳的流線型身體。
F 是 Fabrosaurus(法布爾龍),古生物學家 Leonard Ginsburg 在 1964 年命名的。
生存於侏羅紀早期,屬植食性,法布爾龍的化石很少,其狀態只是疑名。
G 是 Gallimimus(似雞龍),頸部骨骼和現生雞形目鳥類非常相似。
生存於上白堊紀,屬雜食性,似雞龍奔跑速度非常快,電影《侏儸紀公園》裡有似雞龍的畫面。
H 是 Hadrosaurus(鴨嘴龍),意為「健壯的蜥蜴」。
生存於下白堊紀,屬植食性,鴨嘴龍和現生鴨子一樣嘴巴有特殊扁平構造。
I 是 Iguanodon(禽龍),意為「鬣蜥的牙齒」。
生存於橫跨侏儸紀到白堊紀,屬植食性,禽龍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進。
J 是 Jaxartosaurus(牙克煞龍),化石在哈薩克和中國發現。
生存於上白堊紀,屬植食性,牙克煞龍的大型頭冠可以呼叫同伴,或作為視覺辨認物。
K 是 Kentrosaurus(釘狀龍),意為「具有尖刺的蜥蜴」。
生存於晚侏儸紀,屬植食性,釘狀龍與劍龍屬(stegosaurus)是近親,但釘狀龍後背到尾巴分布者尖刺,而非板甲。
L 是 Lambeosaurus(賴氏龍或蘭伯龍),以加拿大古生物學家 Lawrence Morris Lambe 命名。
生存於晚白堊紀,屬植食性,賴氏龍最大特色是釜頭狀的頭冠,並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進。
M 是 Megalosaurus(巨齒龍或斑龍),意為「巨大的蜥蜴」。
生存於侏儸紀中期,屬肉食性,巨齒龍是第一種以科學方式敘述、命名的恐龍。英國小說家狄更斯(Charles Dickens)在《荒涼山莊》裡有提到巨齒龍。
N 是 Nodosaurus(結節龍),身體上方覆蓋皮狀骨板,兩邊各有一排尖刺。
生存於晚白堊紀,屬植食性,結節龍是北美洲發現最早的裝甲恐龍之一。
O 是 Oviraptor(偷蛋龍),首次發現的偷蛋龍化石底下有一窩恐龍蛋,原以為蛋窩是原角龍的,因而得名,但後證實蛋窩是偷蛋龍自己的。
生存於晚白堊紀,部分屬肉食性,偷蛋龍是最像鳥類的恐龍之一。
P 是 Protoceratops(原角龍),意為「第一個有角的臉」。
生存於上白堊紀,屬植食性,原角龍有大型頭盾,可能用來保護頸部或辨認同類動物。
Q 是 Quetzalcoatlus(風神翼龍或披羽蛇翼龍),有著極巨大的喙,但無牙齒。
生存於晚白堊紀,屬肉食性,風神翼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。
R 是 Rhamphorhynchus(喙嘴翼龍),意為「喙狀的口鼻部」。
生存於侏儸紀,屬肉食性,喙嘴翼龍的長尾巴上有韌帶,尾端呈鑽石形狀。節目《與恐龍共舞》有喙嘴翼龍的畫面。
S 是 Spinosaurus(棘龍),是已知長度最大的肉食性恐龍,不過體重卻遠低於暴龍。
生存於白堊紀,屬肉食性,棘龍背部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神經棘延長而成。棘龍是陸地動物,偶爾也會在水域棲息,在電影《侏儸紀公園3》中殺死暴龍而成為流行文化的經典非鳥恐龍形。
T 是 Tyrannosaurus(暴龍或霸王龍),完整名字為 Tyrannosaurus Rex,孩子稱之 T. Rex。
生存於白堊紀末期,屬肉食性,暴龍擁有已知動物中最大級別的咬合力。電影《侏羅紀公園》和《侏羅紀世界》系列讓暴龍成為現代恐龍文化中名聲最大的代表。
U 是 Utahraptor(猶他盜龍),意為「猶他州的盜賊」,因第一個化石在美國猶他州發現而得名。
生存於白堊紀早期,屬肉食性,猶他盜龍足部的第二趾爪呈鐮刀狀。
V 是 Velociraptor(伶盜龍或迅猛龍),意為「敏捷的盜賊」。
生存於晚白堊紀,屬肉食性,和其他相較,伶盜龍的腦容量相對大,顯示為一聰明的恐龍。
W 是 Wannanosaurus(皖南龍),因化石發現於中國安徽省而得名。
生存於上白堊紀,屬草食性或雜食性,皖南龍的研究資料目前並不太多。
X 是 Xenotarsosaurus(怪踝龍),意為「奇特跗骨的蜥蜴」。
生存於白堊紀,屬肉食性,怪踝龍的距骨和跟骨合成一塊、沒有接縫,直到脛骨的末端。
Y 是 Yangchuanosaurus(永川龍),因化石發現於中國四川省而得名。
生存於中侏羅紀,屬肉食性,永川龍有著巨大的尾巴,約佔身長一半。
Z 是 Zigongosaurus(自貢龍),因化石發現於中國四川省自貢市而得名。
生存於侏羅紀中至晚期,屬植食性,自貢龍的研究資料目前並不太多。
✏ 繪本老師小筆記 ✏
英文裡恐龍名字的音節比較多,不是很容易發音,對才開始學說話的幼兒更是一團混沌。
好在這不是什麼挑戰賽,而是讓孩子透過明快的旋律和生動的畫面,認識 ABC 字母,以及他喜愛的恐龍。
更多 育兒x親子 相關 ...
兒 x 大小事 ❤ 新手父母日常(每個月成長進程、預防接種、乳牙生長)+ 成長重要時刻(新生兒寫真、收涎、抓周、慶生等)
兒 x 日常物 ❤ 小人用品集合(穿著、盥洗等)
親子玩讀 x 小書蟲 ❤ 遊戲操作書(洗澡書、觸摸書、音效書、推拉書、拼圖書、膠片書、翻翻書、立體書、找找書等)+ 繪本 + 橋樑書
親子樂唱 x 學說話 ❤ 主題(恐龍、洗手、水果、動物等)歌單
親子益智 x 翻感統 ❤ 遊戲也是學習的玩樂教具(拼圖、樂器、積木、模型等)
探索世界 x 嘻遊記 ❤ 大小腳丫走跳世界
喫饌地圖 x 享食記 ❤ 大小吃貨踩點(親子餐廳等)
- Feb 13 Thu 2020 00:27
親子樂唱 x 學說話|Dinosaurs A to Z。恐龍ABC・小恐龍迷的字母歌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