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《浮生草
作者:柯裕棻
出版:印刻文學(2012年01月02日)

.圖書館的陽光看起來非常永恆,因為書冊有頂天立地的脊樑,它們都在脊樑上寫了自己存在的理由,名正言順,儘管歲月滄桑,也不改其志。
.書本特有的拜物面向,它的展示和炫耀價值、美學價值、它的慾望法則、人們對書本紙張的觸感和色彩視覺的著迷,似乎難以為電子書取代。書本的物質性與文化文明之間的緊密關係,也許不是立刻能夠毀滅的吧。
.相較於文字,照片其實非常不容易記得,它們的細節太多太蕪雜,它們在記憶的汪洋裡漂泊,沒有穩定的定錨點,影中人尚且會忘記拍攝的時間和地點,看的人更難記得全部的枝節。即使有幾句話為照片作註解,這說明的文字和照片之間彷彿有千絲萬縷說不盡的糾纏,乍聽是清楚的,但越說越亂。
.寫作是一件和子虛烏有搏鬥的工程。這是一種幻術,一種看似無中生有的伎倆。
.文具行(也)是一個愉快的場所,它簡單、多彩而且豐足,它裡面所有的物品都有明白的功能,都許一個完滿解決的承諾。每枝筆看起來都像是更端正的字;每本筆記像是更清楚的知識;每捲膠帶是更緊密的連結;便利貼是更有效率的小抄;檔案夾是更有組織的分類;長尾夾是更穩固的堅持。還有更多說不出所以然的東西,怎麼看都猜不出用途,但它堂而皇之堆在那裡,就自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理由,不可小覷,正如同0.38和0.5的筆蕊那麼斬釘截鐵的不同。
.沒有比賦力的文字更能安定人心的了。
.生命的意義是在日常瑣事的無效性裡證成的。
.也許格格不入的差異是寫作的培力要件,如果沒有差異,對話從何產生呢?
.文字是多麼機巧的心智遊戲啊,文字滑溜而敏銳,它像難以捉摸的水銀,閃亮並且四處滾動流洩,狡猾地從指縫中不斷溜走,四散在紙張上,不成篇章。



[忻‧閱讀]

柯裕棻的文字簡單,卻很重;書寫的是她的觀察,卻讓你以為說的是自己。很喜歡她在<序>裡所說的,「寫日常瑣事的那些其實是生活的表層文字,它們工整而冷靜;有關讀書寫作的這些則非常熱切,是裡層文字。」這些熱切文字,連結書寫者與閱讀者之間的親密,不可分割卻有可能角色交換。

浮生草》有四輯。不是很明白其中的編排原因,但無論是書寫這城市舞台隨時都在演繹的喜怒哀樂,或作者對自己讀書寫作的剖析,都有著微醞的溫暖。


她在<蜷曲的旁觀者>和<沉靜的讀者>寫閱讀這件事。

「讀書的時候,人既是將自己蜷曲起來,進入一個封閉而完整的狹小世界,同時也將自己拋擲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浩瀚之中。在文本的時空裡,完全投入的讀者成為奇妙的貝類,他暫時將自己藏匿起來,任由文句的轉折、標點的停頓、文字和意象的空白與滿溢將他扭轉、填塞、拉扯進入一個光滑細緻而且深邃的天地之間,他暫時忘卻自身原有的形狀,成為文本搓揉的對象,他為文本形塑,意義依附他而流動,他閱讀的起點與終點是整個故事敘事結構的決定點,他身為讀者,暫時棲居文字之間,成為意義的演繹者。」

「閱讀是奇特的活動,它既使人瞬間回到當下的自己,它也使人瞬間離開當下的處境。一個閱讀者僅僅依靠眼睛將他帶入密集的心靈活動,諸多感官均處於微弱狀態,他聚精會神看著紙頁,他其實看見他方;他坐在這裡,但其實人在他方。又或者,他其實也沒有看著他方,他也沒有在他處,他在自己裡面。閱讀者是一個向內凹陷的黑洞,能量向內凝煉。他自成一個星系,他看似沉靜,但是他經歷無人知曉的重力、光芒和爆炸。」

這些滾燙的文字,成為烙印,共鳴在我自己的書寫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忻日子 by Sh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