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urce: imdb.com


戰爭或許是最能呈現擁有/失去、歡悅/哀傷、希望/黑暗的場景吧。從講述希臘史詩的Troy(特洛伊)、第一次世界大戰的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(西線無戰事)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Saving Private Ryan(搶救雷恩大兵)、Flags of Our Fathers(硫磺島的英雄們)。

而文學大概又最能表達生命裡的激情愛欲、細微感動,跟無奈掙扎。不管是莎士比亞的《哈姆雷特》(Hamlet)、福婁拜的《包法利夫人》(Madame Bovary)、卡夫卡的《變形記》(The Metamorphosis),還是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、村上春樹的《挪威的森林》、邱妙津的《蒙馬特遺書》。


Stephen Daldry的The Reader改編了柏林大學法學教授/法官Bernhard Schlink的《我願意為妳朗讀》(The Reader),一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後,關於的性愛、閱讀和羞恥的故事。

其實每次遇到文學電影的時候,都還滿掙扎的。興奮可以看見文學不一樣的呈現,卻又害怕影像無法捕捉表現文字的意涵氛圍,或破壞了它的想像空間。太多次,我坐在漆黑的電影院皺眉。最糟糕的大概是2001-03年Peter JacksonThe Lord of the Rings(魔戒三部曲,改編J. R. R. Tolkien托爾金的《魔戒》 )跟2006年Ron HowardThe Da Vinci Code(達文西密碼,改編Dan Brown丹‧布朗的《達文西密碼》)。Sally PotterOrlando(美麗佳人歐蘭朵,改編Virginia Woolf吳爾芙的《歐蘭朵》)是我比較喜歡的文本呈現。

因為很喜歡Daldry之前導的Billy Elliot(舞動人生)跟The Hours(時時刻刻),所以並沒有太猶豫就跑去看The Reader。雖然在電影裡找不到小說的無力糾葛,不過幾場情慾戲卻把女人的成熟魅力與男孩的閱讀魔力處理得很好。後面在法庭重新審閱二次世界大戰納粹行為的時候,那對罪惡的解釋,是天真是無知是固執還是執著?還有在監獄再見面的那一刻,那對現實的刻畫,是堅持是誤讀是懺悔還是贖罪?


在讀與被讀之間,我們懂得了多少?
人生有太多的不可知,而我們總是努力學著去愛與被愛...



[Quotes]
‧Teacher: Societies think they operate by something called morality, but they don't. They operate by something called law.
‧Teacher: The law is narrow.


[Overview]
類  型:劇情、愛情
片  長:2時04分 
北美上映:2009-01-09
台灣上映:2009-03-27 

導  演:史帝芬戴爾卓(Stephen Daldry)
演  員:凱特溫絲蕾(Kate Winslet)
     雷夫費恩斯(Ralph Fiennes)
     大衛克羅斯(David Kross)

北美發行:The Weinstein Company
台灣發行:甲上


[More Info]
‧The Reader Official Site: http://www.thereader-movie.com
‧The Reader @ imdb: 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976051
‧The Reader @ wikipedia: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he_Reader_(film)
‧The Reader @ atmovies: http://movie.atmovies.com.tw/movie/film.asp?action=next&film_id=fren70976051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忻日子 by Sh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